当夏日的阳光洒满郑开高速的收费车道,一辆辆满载新鲜蔬果的绿通车正顺畅通行——这背后,是郑开分公司用创新实践书写的“为民答卷”。今年上半年,郑开分公司累计查验绿通车辆14.21万辆,为司乘减免通行费超 6562万元,一连串亮眼数据的背后,是其以 “智能设备+模式革新 +严管厚爱”三维发力的探索:既让国家绿通政策精准落地、惠及民生,又为收费公平筑牢了坚实防线,在服务发展与坚守原则间,交出了一份兼具温度与力度的先锋答卷。
X光智能查验:30秒通关的“科技密码”
郑开分公司绿通查验跑出“速度革命”。 针对传统人工查验效率低、误差大的痛点,分公司全面部署固定式X光绿通查验设备,以科技手段破解行业难题:
穿透式扫描秒识别:车辆驶入专用通道后,设备自动对整车货物进行穿透扫描,屏幕实时显示货物品类、鲜活度及装载占比,无需人工开箱,单辆车查验时间从5分钟压缩至30秒内,效率提升超80%;
赋能精准判罚:系统搭载智能识别算法,可自动区分鲜活农产品与非鲜活货物,对混装、伪装等行为实时预警,5月交通运输部规划司考核组调研时,对这套“自动化程度高、数据传输及时”的系统给予高度评价。
一站验货、多站通行”:打破壁垒的“联动样本”
分公司创新推出“一站验货、多站通行”机制,打破传统“一站一验”的地域壁垒:
信息共享建通道:车辆在绿通验货站通过X光设备核验后,信息实时同步至绿通管理平台,后续途经郑开分公司及郑州周边预设站点时,系统自动识别并快速放行,无需重复查验;
区域覆盖扩效能:目前该模式已覆盖分公司6个收费站及其他分公司3个路段站点,围绕郑州的“共享绿通验货圈”初步形成。
严打假冒行为:守护公平的“稽查防线”
绿通政策是民生保障的“暖心线”,绝不容忍钻空子的逃费行为。分公司以“智能筛查+人工复核+联动追缴”构建全链条稽查体系。
智能预警精准锁定:依托X光设备扫描数据与智能分析,对“高频往返、装载异常、品类存疑”的车辆进行标记,形成“可疑车辆清单”,为稽查提供精准靶向;
人工复核筑牢防线:针对系统预警车辆,查验人员严格执行“三查三辨”工作法(查货物品类、查装载占比、查运输资质;辨鲜活度、辨政策边界、辨违规情节),确保“应免尽免、应缴尽缴”;
联动追缴形成震慑:与属地交通执法部门建立“信息互通、联合处置”机制,对查实的假冒车辆依法追缴费用,并纳入“绿通信用黑名单”,限制跨站通行资格。上半年累计查处假冒绿通车辆510辆,挽回通行费损失31.93万元。
管理赋能:效率与公平的“双向护航”
从“科技设备”到“联动机制”,再到“稽查成效”,郑开分公司绿通管理的亮眼成绩,离不开一套扎实的管理体系做支撑,实现了“效率提升”与“公平守护”的双向平衡。
全员能力“淬炼”:为确保政策落地零偏差,分公司构建 “政策培训 + 实战演练 + 考核激励” 体系。每月 “绿通政策大讲堂”,业务骨干解读文件,帮全员吃透鲜活品类、装载占比等核心内容;每季度开展模拟查验比武,以 “混装识别”“异常处理” 等场景练技能;查验准确率、司乘满意度与绩效挂钩,激发比学热情。目前,所有收费员均能独立应对复杂查验,政策执行精准。
全流程“闭环管控”:分公司推行 “日通报、旬汇总、月讲评” 管理机制。每日稽查专班监控 “查验时长、异常率、投诉量”;每旬汇总典型案例,针对 “司机混淆‘鲜活’定义” 等问题,制发《绿通政策图解手册》;每月讲评会明成绩、找不足、定措施。同时,“业务指标看板” 将 “查验效率”“假冒查处率” 等可视化,动态跟踪保管理无死角。
服务与监管“协同”:效率提升中,服务不减温。查验区备工具箱、饮用水、药品及临时休息区;恶劣天气主动帮司机盖篷布、查货物;节假日设 “绿通服务岗”,提供指引、咨询。监管端通过“设备数据+人工记录”建档案,既方便司乘追溯,也为稽查提供依据,实现 “服务暖心、监管放心”。
从“智能提速”到“联动便民”,从“严打逃费”到“精细管理”,郑开分公司的绿通管理实践,生动诠释了“科技赋能+制度保障”如何让惠民政策落地更精准、执行更高效。未来,他们将持续优化管理体系,让绿通通道既成为民生保障的“加速道”,也成为行业规范化管理的示范模式。